> 文章列表 >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种方法将生产成本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计算和分配,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通过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生产成本与完成的作业或产品相关联,可以确定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作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任务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每个作业对应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2. 累计直接材料成本:将用于特定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进行记录和累计。

3. 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识别出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4. 计量作业成本:根据资源耗用方式的不同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相关作业,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

5. 选择成本动因: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最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

6. 汇集成本库:将相同成本动因的有关作业成本合并汇入“同质成本库”。

7. 作业成本分配: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8. 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给产品的各作业成本与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合并汇总,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更精确地计算成本,改善经营过程,并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作业成本法与其他成本核算方法有何不同?

如何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